第十章 克平四州
一 攻占黎阳
官渡之战一结束,曹操就打算趁孙策新死,出兵江东。两年前被孙策派到许都来贡献土产而被曹操留下做了侍御史的张纮认为不可,劝曹操说:“乘别人办丧事的机会前去攻伐,是不符合道义的。万一不能取得成功,反而会使朋友变成仇人。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待孙氏,好给自己留个后路。”
曹操接受这个意见,立即表举继孙策统领了江东的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同时任命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让他回江东去,目的是要他在影响孙权北附方面发挥作用。
不久,曹操上表征召与孙权友善的豫章太守华歆,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罗致人才,另一方面也不无借此削弱孙权之意。孙权不想放走华歆,华歆劝他说:“将军接受朝廷任命,刚同曹公交好,关系还不牢固,我能有机会到朝廷去为将军做做工作,岂不是很好吗?把我白白留在这里,等于养了一个无用之物,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孙权听了,信以为真,就让华歆走了。看来,华歆实际上是不想在东南一隅长期待下去,所以找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糊弄孙权。华歆到许都后,被任命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又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后曹操讨伐孙权,华歆又被表荐为军师,完全成了曹魏的股肱之臣了。
这一阶段,曹操保持了同孙权的睦邻关系。一次,孙权因庐江太守李术不肯听从自己号令,准备发兵攻打,但又怕李术向曹操求救,于是预先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
明公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阿衡”即伊尹,是辅佐商汤王的贤相。“执事”指曹操手下的办事人员,实即指曹操自己。写过这封信后,孙权即发兵去皖城攻打李术,李术果然向曹操求救,而曹操也终于没有发兵救援,结果李术战败被杀,手下二万余人被孙权俘虏。
曹操不去救李术,当然不是因为孙权那封信真的起了那么大的作用,而是出于他自己的战略考虑。江东僻远,自然以暂时相安无事为好,这样有利于自己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更为紧迫的一些问题。
建安六年(201)三月,也就是官渡之战的第二年,曹操因为军粮短缺,把部队带到尚有存粮的东平安民亭就食。但安民亭的存粮也并不太多,不能满足部队同黄河以北袁军相持的需要,曹操便想乘袁绍新败、无力反扑的机会,先行南讨荆州的刘表。曹操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一因刘表盘踞荆州,终究是一个心腹之患,二因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建安三年(198),长沙太守张羡因刘表无礼,策动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抗拒刘表,特派使者来见曹操,表示愿为曹操南征充当内应,曹操当时非常高兴。但此后,刘表攻打张羡虽连年不下,而曹操也因忙于对付袁绍,未能派兵南下救援张羡。现在袁绍已被打败,而张羡也已病死。刘表乘张羡新死、其子张怿新任长沙太守之机,率军大举进攻,很快将三郡平定。曹操打算率军南下,认为这样一来可以抑制刘表势力的发展,二来可为张羡报仇。但荀彧不同意曹操这样做,说:“袁绍刚打败仗,我们应当趁他处境困难的时候,彻底将其平定。如果我们离开兖、豫二州把部队开到江、汉流域的荆州去,万一袁绍率其残部乘虚从背后发动袭击,那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荀彧的担心自然不是多余的。当时刘表势力正盛,如果率部南征,未必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而袁绍仍有一定势力,万一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对曹操仍会构成威胁。曹操认为荀彧说得有理,立即放弃了南征的打算,而把部队布署在黄河岸边,有意炫耀武力,对袁绍进行威慑。
这年四月,曹操发兵攻击袁绍在仓亭的守军,大获全胜。袁绍逃回冀州,继续收罗被打散的部属,同时平定了一些在官渡之战后反叛的郡县,然后龟缩邺城,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九月,曹操回到许都。官渡之战中,刘备曾受袁绍指派,到汝南同反叛曹操的黄巾余部龚都会合,袭扰曹操后方,并攻杀曹操的部将蔡阳。曹操回许都不久,即亲自南征刘备。刘备自知不是对手,赶紧投奔刘表去了。刘表待以上宾之礼,给他增拔了一些兵力,让他驻屯新野。龚都等人不愿跟随刘备南去,纷纷逃散。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汝南,不久回到许都。
这期间,曹操派张辽率部平定了鲁国各县。又派张辽、夏侯渊到东海攻打曾经依附吕布的地方割据势力昌豨。张辽、夏侯渊把昌豨包围起来,接连攻打数月,均未奏效。正当粮食用尽,准备撤军时,张辽发现昌豨有投降的念头,于是毅然单身登上三公山,来到昌豨家,拜见昌豨家人,劝昌豨归降。昌豨很受感动,答应投降,随后同张辽一起来见曹操。曹操觉得这样做很危险,打发昌豨离开后,责备张辽说:“你这不是一个大将应有的做法!”
张辽承认不妥,并解释说:“我这样做,是因为您的声威显扬天下,我奉您的命令行事,昌豨一定不敢加害于我。”
第二年,即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率军回到谯县。不久,又到浚仪,下令治理了睢阳渠。这时,他想起故太尉桥玄来了,便立即派人带着太牢(用牛、羊、猪三牲作祭品,有时也专指牛,是古代最隆重的祭品)到睢阳桥玄墓上去祭奠,并亲自写了一篇祭文,表达了自己对于桥玄的一腔追慕感激之情。
接着,曹操进军官渡,准备继续对河北用兵。
袁绍自官渡大败后,积郁成疾。这年五月,突然发病吐血,不治而死。他这一死,袁氏顿时失去中心,各种矛盾立即暴露出来。
袁妻刘氏喜妒残忍,袁绍死后,遗体还没有入棺,她就大开杀戒,将袁绍的五个宠妾全部杀死。又怕这些人死后有知,到阴间后还去同袁绍相会,因此又一一将其头发剃光,脸上刺字涂墨,以达到毁容的目的。刘氏的儿子袁尚还觉不解恨,又将这些宠妾的家属全部杀掉。
更为严重的是袁氏兄弟之间的分崩离析,萁豆相煎。袁绍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袁绍还在世时,为了争夺继承权,他们就已开始激烈地明争暗斗。袁尚貌美,其母刘氏得袁绍宠爱,偏爱袁尚,一再在袁绍面前称扬袁尚的好处。袁绍因爱袁尚貌美,也想立他为嗣,虽还没有公开表露出来,但已着手采取一些必要的步骤。打败公孙瓒后,袁绍让袁谭出任青州刺史,镇临淄。沮授不同意这种做法,劝阻说:“袁谭是长子,应当立他为嗣。而您却让他驻防外地,这是会留下祸根的。”
袁绍听不进去,掩饰说:“我是想让每个孩子都占有一州,借以考察他们的才能。”
同时让袁熙出任幽州刺史,镇蓟,让外甥高幹出任并州刺史,镇晋阳,而指定袁尚为冀州刺史,镇邺,实际上是让他继承了自己的权位。
袁绍一死,争夺继承权的斗争立即白热化。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夺利,审配、逢纪因傲慢奢侈为袁谭所不齿,这样就自然地分成了两派,审配、逢纪支持袁尚,而辛评、郭图支持袁谭。不少人认为袁谭年长,应当立他为继承人,审配等人则担心袁谭继位后自己会失宠,就同袁妻刘氏勾结,假托袁绍遗命,在袁绍死后很快立了袁尚。袁谭赶来奔丧,见大局已定,只得自称车骑将军完事。但两人的矛盾并没有就此完结,而是变得越来越尖锐。
袁谭出屯黎阳,袁尚只给他调拨了不多的兵力,还派了逢纪去做监军。其时曹操大军压境,袁谭要求增兵,袁尚经与审配商议,仍不给他增兵。袁谭一气之下,将监军逢纪杀死。
袁绍死后,曹操一来可能想观察一下局势的演变,二来也可能有些顾念他同袁绍多年的交情,因此迟迟未对河北用兵。直到九月间,也就是袁绍死过百日之后,才下令渡河,进攻袁谭。袁谭自知兵力不敌,连忙向袁尚告急。袁尚既担心黎阳有失,想派兵增援袁谭,但又怕袁谭乘机吞并了他的人马。思忖再三,决定留下审配驻守邺城,自己亲自带兵增援黎阳。袁谭、袁尚在黎阳城外与曹操数次交手,均遭失败,只得退回城中固守。曹操率兵将城围住,双方对峙,连月不下。
这期间,袁尚派他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与并州刺史高幹一道,联络驻在平阳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大举进攻河东,从西边牵制曹操,关中为之震动。郭援等人又派人前去与马腾等关中诸将联络,马腾等暗中同意出兵配合。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进围南匈奴单于于平阳,钟繇又派人前去说服马腾转变了态度。马腾派长子马超率兵万余人支援钟繇,大败郭援军,郭援被杀,南匈奴随之投降。
刘表乘曹操在黎阳与袁谭、袁尚对峙之机,派了刘备北侵,进抵叶县。曹操派李典和夏侯惇前往抵御,刘备退走。在解决了西边和南面的问题之后,曹操于建安八年(203)二月奋力进攻黎阳。袁谭、袁尚唯恐外城有失,不得不出城迎敌。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袁军节节败退。曹操想乘势将袁军包围起来,袁谭、袁尚见势不妙,只得放弃黎阳,连夜率部逃回邺城去了。
黎阳是冀州的重要门户,曹操占据黎阳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从而获得了很大的战略优势,为他进一步扫平袁氏势力提供了便利。
二 挥师北还
曹操占据黎阳后,乘胜对袁谭、袁尚展开追击。四月间追到邺城,见郊外麦子已熟,便下令抢收,充作军粮,同时派兵攻下了阴安等县城。诸将想要乘胜把邺城拿下来,郭嘉不同意,说:“袁绍很喜欢他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嗣位好。这两人各有党羽,互相争斗,不用多久就会分道扬镳的。如果我们逼得紧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们;反之,他们之间就会发生火并。我们不如南向荆州,做出要去攻打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两人的关系发生变化。到时再来收拾他们,平定河北就很容易了。”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以坐收渔人之利的建议。曹军自上年九月进兵黎阳以来,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士卒大都感到疲劳,进行适当调整也是必要的。刘表这时已经稳定了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的局势,解除了后顾之忧,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原局势的变化,如果这时挥师南下,也可对刘表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使他不敢贸然对北用兵。曹操经过权衡,爽快地接受了郭嘉的建议,留下贾信驻守黎阳,自己于五月间回到许都。接着,于八月间动身南征,进抵西平。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军刚一南撤,袁谭、袁尚就发生了摩擦。袁谭向袁尚提出要求说:“我的部队铠甲不好,因此上次被曹操打败了。现在曹军退走,你给我更换一下铠甲,我可以乘曹操还没有渡过黄河的机会,出兵掩袭,准保可以把他打败。这个机会可千万不能失去啊!”
袁尚对袁谭的用意感到怀疑,对他的要求也就不予理睬,既不给他增兵,也不给他更换铠甲。袁谭大怒,在郭图、辛评的唆使下,立即领兵攻打袁尚,双方在邺城外展开激战。袁谭不敌,带着人马退到南皮。
别驾王修从青州赶来,劝袁谭不要听信谗言,断了兄弟之间“左右手”的关系,要他同袁尚重新和好,认为这样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袁谭不听。
不久,袁尚又率军前来攻打袁谭,袁谭仍不敌,从南皮逃到平原。袁尚穷追不舍,率兵赶到平原,将城池团团围住。
刘表见二袁争斗不已,担心曹操从中渔利,最终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便分别给袁谭和袁尚写信,劝他们不要“忘先人之仇,弃亲戚之好,而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要他们合力对付曹操,等事定之后再来理论是非曲直。但二袁谁也听不进刘表的劝告。
袁尚组织兵力日夜攻打城池,袁谭感到越来越难以招架。郭图建议说:“现在将军地盘狭小,兵力不足,粮草匮乏,显甫(袁尚字)前来攻打,时间长了恐怕难以抵挡。我看不如把曹公请来对付显甫。曹公来后,一定会首先攻打邺城,显甫一定会回师救援。这时,我们就可以乘机引兵向西,把邺城以北的地方全部据为己有。如果显甫被曹操打败,我们可以把他的兵马接收过来,以同曹公对抗。曹公远道而来,粮草接济不上,一定会自动撤军。这样,赵国以北的地方就都会落入我们手中。我们有了这些资本,就足可以同曹公抗衡了。不然,事情是很难办的。”
袁谭开始不想采纳这个建议,因为这毕竟是一种引狼入室的做法。但后来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只得采纳郭图的建议,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去向曹操求救,宁可冒冀州被曹操抢去的危险,也不肯让自己的亲兄弟得到好处。
辛毗来到西平,见过曹操,说明来意,曹操立即召集部属商议此事。不少人认为刘表力量强盛,应当首先平定荆州解决刘表,而袁氏兄弟并不值得忧虑。荀攸不赞同这种意见,说:“刘表坐保江、汉之间,我们攻打吕布和袁绍时他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没有四方之志是很显然的,不妨慢慢设法对付他。袁氏拥有四州之地,兵力也还不算小,如果兄弟和睦以守成业,天下是很难平定的。现在兄弟交恶,势不两全,我们应当乘乱而取之,到时天下就不难平定了。这个机会是千万不能失去的!”
荀攸的意见是对原来郭嘉意见的一个发展,曹操认为有理,就高兴地采纳了。
几天后,曹操又动摇起来,仍想先去攻打荆州,让袁氏兄弟继续自相残杀。辛毗察言观色,知道有变,就去告诉了郭嘉。郭嘉去问曹操,曹操便把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他问辛毗:“袁谭前来求救可是诚心?袁尚肯定可以被打败吗?”
辛毗回答说:“明公不用问是诚心还是不是诚心,只须看一看当前的形势即可。袁尚把袁谭包围了起来,但却无法把城池攻下,这说明他已经没有多大力量。兄弟相斗,连年争战,旱蝗并起,这真是一个天亡袁尚的时候。现在如带兵去攻打邺城,袁尚肯定回救,不回救邺城就保不住。而要回救,袁谭又肯定会在后面带兵追击。以明公的声威,率兵去打疲敝的敌人,其势就如疾风扫落秋叶一般。当今四方的势力,没有比河北更为强大的,河北平定了,军队的实力就可以大增,天下都会为之震动。这何乐而不为呢?”
辛毗,颍川阳翟人。曹操任司空后,曾下令征召,但辛毗因故未能应命。从这番话看来,辛毗早已倾心曹操,因为这番话不像是在为袁谭请求救援,倒更像是在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听后,顿时消释了疑团,立即下令,挥师北还。
十月间,曹操率军抵达黎阳。袁尚得知曹操将攻邺城的消息,立即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回师保卫邺城。撤围时,部将吕旷、吕翔叛离,先驻军阳平,接着投归了曹操,曹操封二人为列侯。就在这时,袁谭暗中给吕旷、吕翔送来了将军的印绶,企图拉拢二人。吕旷立即报告了曹操,并将印绶上交。曹操听过报告后说:“我早就料定袁谭心中有一把小算盘。他是想让我去攻打袁尚,而他自己好乘机招兵买马。这样,我打败了袁尚,他却扩充了实力,并可乘我疲敝的机会对我进行攻击。现在,袁尚退兵了,我军仍很强大,能有什么空子给他钻呢?”
可见,郭图劝袁谭向曹操求救时用的那番心计,曹操心中是早已有数的。为了不使郭图的企图得逞,曹操不愿立即带兵去同袁尚硬拼,决定再等一等、看一看。但曹操也不想立即同袁谭闹翻,不仅不想闹翻,相反还要对袁谭继续加以利用。于是,曹操派人去见袁谭,表示愿为自己的儿子曹整聘求袁谭的女儿,以达到安定其心的目的。将这一切处理完毕后,曹操便率军回到了河南。
三 捣平邺城
建安九年(204)正月,曹操派兵渡过黄河,用大枋木在淇水流入黄河的地方修筑了一道堰坎,将淇水阻截,使之东流入白沟,以打通粮道,作进击袁尚的准备。白沟本是一条小河,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发源处接近淇水,往东北方向流去,下接内黄县以下的古清河(此后,上起堰坎,下到今河北威县以南的清河均称白沟)。淇水原为黄河支流,由今浚县西南八十里的宿胥对岸流入黄河。曹操上年攻打黎阳时,即派遣李典同程昱等人用船运送军粮。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兵驻守黄河岸边,企图断绝水道。曹操当时交待李典、程昱说:“万一水路不能通过,就下船走陆路。”
结果,李典率兵打败了高蕃,保证了水路的畅通。但当时水路仅限于黄河一段。现在曹操打通白沟,粮船就可直接驶进冀州腹地,为进军河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为两岸的农业提供了灌溉的便利。
二月,袁尚再次率兵攻打平原,留下审配、苏由驻守邺城。审配给袁谭写去一封信,软硬兼施,要袁谭放下武器,接受袁尚指挥,袁谭置之不理。
曹操乘袁氏兄弟相攻的机会,率军直趋邺城,很快来到邺城西南五十里处的洹水岸边。城中的苏由欲作内应,计划不慎泄露,同审配打了起来。苏由不敌,出奔曹操,将城内情况向曹操作了报告。
曹操赶到邺城外,立即指挥将士攻城。曹操采用了官渡之战时用过的战法,一面筑起土山,让士兵在土山上居高临下朝城中射箭,一面朝城内挖掘地道。审配针锋相对,在城中挖掘深沟以阻断曹军地道。双方你来我往,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武安县长尹楷驻守毛城,以保证通往邺城的粮道畅通。曹操得知消息,即留下曹洪继续攻打邺城,自己在四月间亲自率兵进击尹楷,很快得胜回营。袁尚部将沮鹄(沮授之子)驻守邯郸,曹操又乘势将其攻克。
曹操军威大振,易阳令韩范、涉县长梁岐受到震动,献城投降。韩范最初犹豫不决,投降后仍继续带兵拒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来到易阳城外,往城中射去一封箭书,向韩范陈说利害,韩范这才开城投降。事后,徐晃对曹操说:“二袁还没有被我们打败,各地守将都还在那里徘徊观望。我们如果今天屠灭易阳,明天各城就都会拼死拒守,那河北就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平定了。希望明公拿易阳做个榜样,各地就会望风归顺了。”
曹操觉得非常有理,于是立即赐给韩范、梁岐二人以关内侯的爵位。
一直在冀州地区活动,曾使袁绍大伤脑筋的黑山军首领张燕,这时也派人来见曹操,表示愿意协助曹操作战,曹操给了他一个平北将军的称号。
但攻打邺城的战斗,仍然进行得相当艰苦。一次,审配的部将冯礼暗中投降曹操,把邺城的一座城门突门打开,放进曹军士兵三百多人,但很快就被审配发觉。审配让士兵从城上用巨石朝突门砸下,打中栅门,栅门关闭,进入突门的曹军士兵全部被杀。
五月间,曹操改变作战方式,将土山、地道毁掉,而在城的四周挖了一条总长四十里的壕沟,做出要断绝内外联系以长期围困邺城的样子。开头命挖浅一些,给人以可以越过的假象,审配在城上看了,不由得暗暗发笑,因此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一天,曹操突然下令连夜再挖壕沟,挖到深、宽各有二丈,然后决开漳河,灌水进城。这一来,城内变成一派汪洋,给审配造成了很大被动。从五月到八月,邺城被整整包围了四个月,城中粮食接济不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活活饿死。
袁尚得到邺城危急的消息,于七月间撤除平原之围,率兵一万余人回救邺城。为让审配早有准备,先派李孚进城通报消息。这时邺城已被曹军围得铁桶似的,不可能硬闯进去,李孚便假称是曹军都督,带了三个随从,一路喧呼喝斥,骗开一条通道,来到城下,由城上守兵放下绳子吊进城内。曹军这才发觉上当,赶去报告曹操。曹操笑着说:“这个人不仅有办法进城,还有办法出城呢!”
果然,李孚料定不能再用老办法出城,便建议审配把城中数千老弱集中起来,在夜间同时打开城南三座城门出降,一来可为城中节省口粮开销,二来李孚等人也得以跟着混出了城。
曹操召集诸将商议如何抵御袁尚救兵的问题,诸将认为,这是返回大本营的军队,人人都会拼死作战,不如先避开他们。曹操却说:“袁尚如果从大路来,就应当避开他;如果他是沿着西山小路来,那他就将要被我们活捉了!”
西山,指邺城以西今山西与河北交界处的太行山脉。一说指太行山脉中的鼓山。《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有“归师勿遏”的话,诸将所依据的就是这一战术思想。但实际上“归师勿遏”的话是有片面性的,因此曹操并不照搬书本,而主张从实际出发,采取对策。如果袁尚从大路来,说明他不计安危,有必死之志;但如从西山小路来,则说明他有依险自全之心,斗志并不坚强,是完全可以打败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了弄清袁尚到底从哪里来,曹操派了多批侦察兵前去侦察,结果回来都说:“肯定从西边来,都已经到了邯郸了。”曹操大为高兴,当下就对诸将说:“我已经夺得了冀州,你们知道吗?”
诸将无不感到莫名其妙,都回答说不知道。曹操说:“过不了几天,你们就会知道了!”
袁尚果然是沿着西山小道前来的。走到阳平亭,在距离邺城还有十七里的滏水安下营寨。夜间,一面派兵开始进击围城的曹军,一面举火向城中发出信号。审配知道援兵已到,一面举火同城外呼应,一面出兵城北,打算同袁尚里外配合,击溃曹军。
曹军对此早有防备,审配刚一出城,曹操就纵兵迎击,审配不敌,退回城内。同时,袁尚也被打败,逃至漳水一个拐弯的地方重新设营。曹操尾追而至,将袁尚包围。包围圈还没有合拢,袁尚就害怕起来,慌忙派遣原豫州刺史阴夔以及陈琳来见曹操,请求投降。曹操不答应,相反加紧围攻。袁尚无计可施,只得乘夜逃走,去固守祁山。曹操穷追不舍,袁尚再度被围。其部将马延、张等见势不妙,临阵投降,袁军纷纷溃逃。袁尚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随从逃奔中山去了。
曹操缴获了袁尚的全部辎重和官印、绶带、符节、斧钺、衣物等物。曹操命人将这些缴获的东西向城中展示,城中袁军看了,莫不情绪颓丧,斗志瓦解。审配对袁氏可谓忠心耿耿,到了这个地步还给部下打气说:“大家要坚守死战,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了!幽州刺史袁熙将军的援军就要到了,何愁没有人来率领我们!”
一次,曹操在城外巡视,审配在城楼上望见,瞄准曹操就是一箭,差点射中。
八月间,审配哥哥的孩子审荣暗中投降曹操,趁天黑打开了他负责防守的东城门,放曹军进城。审配率兵与曹军展开巷战,不敌,被活捉。辛评一家被审配关进邺城大牢,辛毗随曹军进城后,急忙朝大牢奔去,想把辛评一家解救出来,到后才知都已被杀害。辛毗返回,见士兵绑着审配正往曹操营帐押送,便迎上前去,一边以马鞭抽打审配的头,一边骂道:“奴才,你今天别想活命了!”
审配回过头来,也瞪着辛毗骂道:“狗辈,就是你们坏的事,我恨不得一刀把你砍死!”
不一会,曹操让把审配带去,注视着审配说:“你知道是谁把城门打开的吗?”
审配并不看曹操,回答说:“不知道!”
曹操直截了当:“就是你侄儿审荣打开的。”
审配仍不看曹操,愤愤地说:“就是小儿辈不成器,才把事情弄到这个地步!”
曹操又问:“我这两天在城外巡视,城中射出的箭怎么会这么多呢?”
审配直着脖子回答:“我还恨太少!”
曹操欣赏审配的骨气,想要把他留下来,于是给他找台阶说:“你忠于袁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审配意气壮烈,始终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加之辛毗等人在旁号哭不已,坚决要求杀掉审配,曹操没有办法,只得命人把审配推出杀了。
接着,曹操亲到袁绍墓前祭奠,为之痛哭流涕。又去慰问袁绍的妻子,将其家里的仆人和珍宝物品送还,还赠送了不少各种颜色的丝绸丝绵,并决定以后由官府负责粮食供应。对曹操的这种作法,前人颇有訾议,如晋人孙盛就认为,袁绍“因世艰危,遂怀逆谋,上议神器,下干国纪”,而曹操竟然“尽哀于逆臣之家,加恩于饕餮之室”,实在是荒谬的行为,是“百虑之一失”。其实,曹操此举并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袁绍统治冀州多年,根基很深。加之他外表给人以“为人政宽”的假象,颇有一些人倾心于他。他死时,河北就有不少人痛哭流涕,就像自己死了亲人一样。因此,曹操这样做,实际上是做出一种姿态,其目的是为了感化人心,拉拢人心,以利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和今后对河北的统治。此外,其中很可能也包含了一些真情的流露。曹操从少年时代起即与袁绍相交,合合分分,恩恩怨怨,其间总有些触及衷肠的东西,值得回味、留恋和感喟,因此也就有了这一举动。
平定邺城后,曹操即给献帝上了一道表文,报告战胜袁尚的经过:
臣前上言逆贼袁尚还,即厉精锐讨之。今尚人徒震荡,部曲丧守,引兵遁亡。臣陈军被坚执锐,朱旗震耀,虎士雷噪。望旗眩精,闻声丧气,投戈解甲,翕然沮坏。尚单骑迸走,捐弃伪节、钺、大将军邟乡侯印各一枚,兜鍪万九千六百二十枚,其矛盾弓戟,不可胜数。
“袁尚还”,指袁尚率兵万余人回救邺城事。“眩精”,谓失魂落魄。“翕然沮坏”,谓全部崩溃。“钺”,即钺斧,代表专征专杀之权的大斧。表文写得生动而有气势,一股自信自负之情,沛然流宕于字里行间,可见曹操心态所发生的变化。从缴获的兜鍪(头盔)数看来,袁尚所率领的万余部队,已全军覆没,袁绍的残余势力,至此已所剩无几了。
献帝接到曹操上表后,于九月下诏让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辞去了原兖州牧的职务。实际上,曹操总揽朝政,权力无所不及,所谓辞去,不过是一种姿态而已。
不久,袁绍所任命的并州刺史高幹在并州表示归降,曹操仍让他留任原职。
这期间,又有一些士人加入了曹操集团。除许攸、辛毗(破邺后,被曹操表荐为议郎)这时已在曹操军中外,新来的还有崔琰、陈琳和牵招等人。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性质朴,不善言辞,喜击剑,尚武艺。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二十九岁时到郑玄门下求学。黄巾起义后,过了几年流浪生活,最后回到家乡,以弹琴、读书打发日子。袁绍闻其名,征召他做了骑都尉。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互相争斗,都想得到崔琰,崔琰以有病为由坚辞,不想得罪袁氏兄弟,却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幸得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一死。曹操平邺后,得知崔琰是个人才,召他做了冀州别驾从事。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初为何进主簿,何进欲召四方猛将引兵入京诛宦官,陈琳曾劝谏,但何进不听。后避难冀州,依袁绍,袁绍让他主管章表书檄等文件的起草工作。袁绍死后,从袁尚。袁尚败走,即归降曹操,曹操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主管记室。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初为袁绍督军从事,兼任乌桓突骑。袁绍死后,从袁尚。曹操围攻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督运军粮,未回而袁尚败,便跑去见高幹,要高幹把袁尚迎来等待时机重振旗鼓。高幹这时已有归降曹操的打算,对牵招的建议不但置之不理,相反还有将他杀害的打算。牵招得知消息,便东归投奔了曹操,曹操仍让他做冀州从事。
曹操兼任冀州牧后,有人向他建议说:“现在应该恢复古制,设置九州,这样冀州所管辖的地方大,天下就会服从了。”
这么一说,曹操动了心,打算实行。荀彧不同意,劝阻说:“现在如果恢复古制,那冀州就应当把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及幽州、并州的一些地方划进来,那强行划进来的地方就太多了。前些天您打败了袁绍,活捉了审配,天下为之震惊,人人都担心自己的地盘保不住。现在如果让他们把土地划给冀州,一处被侵,势必以为会挨个被侵,人心浮动,如万一发生大的变故,天下就难以平定了。希望您先平定河北,然后把旧京洛阳恢复,再向南进逼荆州。这样,天下就都明白了您的意图,人心就会安定下来。等到大局稳定后,再来考虑恢复古制的问题,就不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了。”
荀彧这个意见,从长远、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不无道理。曹操接受了这个意见,并亲自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微足下之相难,所失多矣。
曹操攻占邺城,使他在河北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邺城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时,魏据此地,改称魏,不久仍称邺。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置魏郡,治邺。献帝时,为冀州治所。邺城西依太行山,北面和东面是辽阔殷富的大平原,南面是黄河,附近还有白沟、淇水、荡水、洹水、漳水、滏水等河流提供水运水利之便,周围还散布着许多关、径、津、梁、路构成内外交通网络,具有相当优越的地理条件。邺城周围的冀州地区,又是古代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邺城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东汉末年,邺城是豪强纷争的一个热点,占据了邺城,就可以进而控御冀州,控制了冀州,就可以虎视天下了。初平二年(191),袁绍自任冀州牧后,从事沮授曾对他说:“将军占据冀州,挥师东进,青州便可平定;回军进讨黑山军,张燕不难消灭;再向北用兵,公孙瓒也肯定败亡;威震戎狄各族,匈奴也会表示服从。横扫大河以北,合并冀、青、幽、并四州,招纳天下英雄,拥兵百万,号令天下,这样有谁能够与您匹敌呢?要不了几年,您就可以建立这样的功业了!”
应当承认,袁绍凭藉邺城和冀州,是部分地实现了上述目标的。只是由于主观指导上的失误,才不仅未能扩大战果,相反葬送了前功。因此,曹操攻占邺城和冀州,是他统一北部中国的又一个转折点。从此,他把邺城作为自己财政和军事的一个重要基地,进而将它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苦心经营,以争天下。
四 收定河北
曹操捣平了邺城,但平定河北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在曹操围攻邺城这段时间,袁谭乘机夺取了甘陵、安平、渤海和河间等郡县。袁尚被曹操打败后逃到中山,袁谭又进击中山,袁尚不敌,逃到故安投奔他的二哥袁熙去了。袁尚仅存的一点军队,全部被袁谭吞并。
曹操对袁谭的做法大为不满,特地写去一封信,指责袁谭违背前约,宣布同他断绝联姻关系,然后发兵,前往攻打。袁谭心里害怕,便放弃了平原,退保南皮。他自己率领部分兵力驻守龙凑,想再看看形势的变化。
十二月,曹操进驻平原,同时攻取了附近的几座县城。接着,曹操来到龙凑,在城门外把部队安顿下来,袁谭闭门不出。袁谭料定龙凑不能坚守,晚上乘着夜色的掩护,赶紧拔营撤军,退到了南皮,在城西驻扎下来。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冒着严寒,率军与袁谭激战于南皮城下。从早晨一直战到下午,双方不分胜负,士兵伤亡很大。曹操觉得这样硬拼不行,想暂时撤兵。曹仁之弟曹纯不赞成,谏阻说:“我们孤军远征,其势难以持久,如果进攻不能得手,必然会影响士气。现在敌人占有优势,会逐渐滋生出骄傲情绪。我们再坚持一下,一定能把敌人打败!”
曹操觉得有理,于是下令部队加紧进攻,自己亲自擂鼓督战。将士无不感到振奋,个个奋勇向前,袁军抵敌不住,开始溃逃。曹军乘势攻到南皮城下,乐进一马当先,攻进东门。接着,其余几座城门也被先后攻破,曹军蜂拥而入,南皮被一举攻克。
袁谭见势不妙,独自纵马奔逃,被曹纯的部将追上,一刀砍死。
攻占邺城前,那个用计进入邺城替袁尚送信的李孚,这时自称冀州主簿,主动前来请降,并求见曹操说:“现在城中人心扰乱,强弱互相欺凌,应当找一个新近投降贵军而又为城中官民所熟识信任的人,前去宣传政策法令。”
曹操即让李孚进城,告喻官民,使各安其业,不得互相侵扰,城中秩序渐渐安定下来。
曹操进城后,处死了郭图等人及其家属。自此,冀、青二州全部落入曹操之手。曹操为此大为高兴,特地准备了鼓吹之乐,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自己在马上手舞足蹈,高呼万岁,狂热到了有些得意忘形的地步。
袁谭被杀后,各地受到震动,纷纷表示归服曹操。只有东莱太守管统占据乐安,不服号令。曹操让新降的冀州别驾王修去乐安督运军粮,同时让他就便将管统首级取来。王修认为管统是一个亡国的忠臣,将管统绑来南皮后,将他松了绑,然后再让他去见曹操。曹操很赞赏王修的做法,见了管统,不再追究。
曹操攻破邺城后,抄没审配等人的家产,各种财物以万数。及破南皮,到王修家,谷不满十斛,而藏书倒有数百卷。曹操不由得感叹道:“王修不仅仅是徒有虚名啊!”
于是,立即任命王修为司空掾,并代理司金中郎将一职,主管铸造钱币、兵器和农具的事宜。
这时,郭嘉又劝曹操大力征召青、冀、幽、并四州的名士以为掾属,以促使人心归附。曹操听从这个意见,征召了刘放等人。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渔阳王松占据涿郡,曹操攻占邺城后,刘放劝他归附曹操。曹操到南皮攻打袁谭时,给王松去了一封信,希望他归附自己。王松先让刘放代拟了一封回信,接着率领雍奴、泉州和安次三县投归了曹操。曹操看了刘放代拟的回信,认为很有文采,十分赞赏。当得知王松来归是由于听从了刘放的劝告,更加高兴,于是立即去信征召。不久,刘放、王松一起来见曹操,曹操热情接待,对刘放说:“过去班彪投靠窦融而有河西之功,现在你的情况同他很相似啊!”
班彪是东汉史学家,二十多岁时,碰上西汉末年的大乱。当时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班彪前往相随,著《王命论》,感喻隗嚣复兴汉室,隗嚣不从。后到河西(黄河以西的酒泉、张掖、敦煌等地),任大将军窦融从事,力劝窦融支持光武帝。后来窦融被召回京师。光武帝问他:“你所上的章奏,是谁帮着写的?”
窦融回答:“都是从事班彪帮着写的。”
光武帝很欣赏班彪的才能,于是召见,荐举他为茂才,并任为徐令。这里曹操以班彪比刘放,同时隐然有自比光武之意。曹操命刘放参司空军事,任主簿记室,后又出为郃阳等县县令。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曹操准备继续北上,进击幽州的袁熙。袁熙部将焦触、张南眼看袁氏大势已去,乘袁熙不备,突然发动兵变,将袁熙、袁尚赶出幽州,二袁穷迫无计,只得投奔辽西乌桓去了。焦触自称幽州刺史,率领各郡太守、县令和县长,叛袁降曹。曹操很高兴,立即封焦触、张南等人为列侯。
四月间,黑山军首领张燕亲率十余万众前来降归曹操,曹操十分高兴,立刻封张燕为安国亭侯。
不久,故安人赵犊、霍奴等起兵叛乱,杀死了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住在辽西、上谷和右北平境内的乌桓族,受到逃往辽西的袁熙、袁尚兄弟的挑唆,也发兵来到犷平,攻打曹操所置都督幽州六郡的度辽将军鲜于辅。曹操得知消息,于八月间亲率大军征讨,杀了赵犊等人后,渡过潞河(今河北白河)救援犷平。乌桓首领自知不敌,在大肆掳掠一番之后仓惶逃归。经过这番较量,幽州也落入了曹操手中。
五 西征高幹
曹操赶走乌桓后,于十月间回到邺城。不久,传来了并州刺史高幹反叛的消息。
高幹,字元才,袁绍外甥。文武兼长,一向有些名气,前去依附他的士人不少。曹操攻下邺城后,高于担心曹操将兵锋转向并州,因此投降了曹操。但高幹自视甚高,加之并州东有恒山之险,西有大河之固,手下有精兵五万,内心并不服气,仍想待机而动。曹操挥师北击袁熙、袁尚时,高幹认为邺城空虚,曾派兵前往偷袭。这时邺城的守将是荀彧的哥哥、监军校尉荀衍。荀衍警惕性很高,及时发现了偷袭意图,将偷袭者一网打尽,全部杀死。事后,荀衍因功被封为刘侯。高幹见阴谋败露,于是乘曹操率兵攻打乌桓的机会,公开起兵反叛。
高幹首先劫持了上党太守,率兵拒守壶关口。壶关口又名壶口关,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壶口山下,因山川交错、地形如壶得名。曹操派乐进、李典率兵进讨,李典从正面展开进攻,乐进则从北道进入上党,迂回到高幹后面。高于受到前后夹击,于是后撤固守壶关城,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高幹反叛曹操,在并州、关中等地引起连锁反应。河内张晟自以无所归属,率兵万余人在崤山、渑池间大肆寇掠,并与荆州刘表勾结,弘农张琰起兵响应。河东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人又暗中与高幹通谋。曹操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荀彧说:“关西诸将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和手中的武力,各有各的打算,如果发兵征讨,必然发生变乱。现在张晟在崤山、渑池之间寇掠,南通刘表,卫固等人起而响应,我担心这样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河东东、北两面靠山,西、南两面有黄河环绕,四面又不安宁,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你能不能替我物色一位像萧何、寇恂那样的能人去镇守?”
萧何辅佐刘邦,寇恂辅佐刘秀,都立有大功,为新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著贡献。曹操目前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物。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回答说:“杜畿的勇敢足可抵挡大难,智慧足可应付事变,不妨让他去试试。”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为郡功曹。后被举为孝廉,任汉中府丞。董卓乱后南避荆州,建安年间北还。杜畿到许都后找到侍中耿纪,两人畅谈终夜,刚好荀彧住在耿纪的隔壁,听了杜畿的谈论,大为惊异。次日天明后,荀彧派人去找耿纪,说:“你家中有国士,你却不往上推荐,你是怎么当侍中的呢?”
荀彧即向曹操推荐了杜畿,曹操任杜畿为司空司直,不久升任护羌校尉,使持节,兼任西平太守。这次曹操又接受了荀彧的推荐,当即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经过艰难曲折来到河东,先用计稳住了卫固、范先等人,在站稳脚跟后,突然带兵奔入一军营固守。卫固等人与高幹、张晟联兵攻打,不能取胜,只得转而侵掠诸县。不久,曹操派议郎张既到关中征召马腾等人,乘机联兵对卫固等人发起进攻,大获全胜,高幹逃走,卫固、张琰等人被杀。此后,杜畿治理河东,奖励农桑,兴办学校,整饬武备,百姓日渐丰实,社会日趋安定,政绩十分突出,为曹操后来平定关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说攻打壶关城的战斗,进展得并不顺利。为了彻底解决高幹的问题,曹操决定亲自带兵西征。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让崔琰辅佐长子曹丕留守邺城,自己率军踏上了征程。当时正值天寒,部队须翻越太行山,行军异常艰苦。曹操触景生情,写下了《苦寒行》一诗: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诗以“苦寒”为中心,把隆冬时节在太行山区艰苦行军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真切形象。先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二句总写,接着具体描写险峻的道路、恶劣的环境、严寒的气候,同时插写“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的内心感受。最后以“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作结,从始至终洋溢着一派苍凉悲慨之气。《东山》诗,《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是写远征军人返乡途中情景的,中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东曰归,我心西悲”的句子。这里引出《东山》诗,既流露出对广大士兵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把眼前的艰苦行军同当年的周公东征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削平群雄、实现统一的愿望和心情。
曹操率军来到壶关城下,稍事休整,即命猛攻,同时传下一道命令:
城破,皆坑之。
曹操大概因攻打壶关旷日持久,不见进展,自己亲率大军前来途中又吃了不少苦,因此心怀愤懑,故下了这道命令。但士兵虽然奋力攻打,壶关还是连月不下。这时曹仁对曹操说:“围城一定要给敌人留下一道活门,以表示他们还有生路。现在明公下令城破后他们一定得死,那他们人人都会拼死防守。壶关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尚多,不知哪天才能把城攻破,而士兵的伤亡却在一天天增多,这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
曹操听了,茅塞顿开,立即撤销了原来下达的命令。在曹军的奋力攻打下,城中开始出现动摇。高幹见势不妙,留下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逃往平阳向南匈奴求援。曹军加紧攻城,在三月间将壶关城拿下。
高幹见到南匈奴单于后,单于害怕曹操,不愿与之结怨,拒绝了高幹的请求。高幹此时后无退路,关中原来响应他的那一批人现在又都非死即降,再无指望,只得带着几个卫兵,向南投奔荆州刘表。逃到峣关时,被上洛都尉王琰抓住杀死。王琰将其首级给曹操送去,曹操封他为列侯。
至此,袁绍过去占据的冀、青、幽、并四州全部落入曹操手中,纳入了曹操的直接统治之下。这表明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从此曹操便把河北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四向以争夺天下。
曹操占据并州后,任命梁习以别部司马兼并州刺史。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原为郡主簿。曹操任司空时,历任乘氏、海西、下邳县令,所到之处均颇有政声。还朝任司空府的西曹令史,调任西曹属。其时济阳人王思也任西曹令史,因汇报情况不合曹操心意,曹操很生气,竟召来执法人员要处王思重刑。刚好王思外出不在,梁习便代替王思前往回答询问,结果被关押起来。王思得知后骑马赶回,主动承担了这足可判处死刑的罪责。曹操欣赏梁习不为自己辩白,同时欣赏王思不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因而赞叹道:“哪里想到我军中有两个义士呢!”于是不仅不治两人的罪,不久还同时将两人提拔为刺史,王思兼豫州刺史,梁习兼并州刺史。
梁习到任后,正值并州兵乱饥荒之后,问题一大堆。一方面,匈奴人在边境不断骚扰,骄横跋扈,不少官民叛逃投入其部落;另一方面,地方豪门大族拥兵自保,或四处寇盗,或彼此攻伐。梁习大刀阔斧进行整治,一面用软的一手诱导晓喻,招致接纳,一面用硬的一手进行管制、讨伐,杀了千人左右,投降归附的数以万计,还将数万人迁往邺城居住。这样,不久就收到了显效,不仅境内秩序渐趋安定,连匈奴单于也表示降附,出现了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百姓称赞说:自己所知道的刺史中,还没有一个能赶得上梁习的。曹操为此大为高兴,赐给梁习关内侯的爵位,并授予并州刺史的实职。
曹操占据并州后,又网罗了一批人才,主要有仲长统、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和王凌等人。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少好学,博览群书,善文辞。性倜傥敢直言,不拘小节,时人称为“狂生”。二十岁后,游学青、徐、冀、并等地。到并州后,高幹因久闻其名,对他很尊重,待以上宾之礼。一次,高幹以时事请教,他对高幹说:“您有远大的志向,但却没有杰出的才能;喜爱人才,但却不能恰当地选用人才。我觉得这是应当引起您特别注意的。”
但高幹很自负,不乐意听仲长统的话,仲长统不愿久留,很快离开了高幹。高幹死后,仲长统经荀彧推荐做了尚书郎,后参议曹操军事。
常林,字柏槐,河内温人。少好学,家贫,耕田自给,常怀揣经书,边耕边读。高幹曾表荐为骑都尉,辞不受。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少时曾从陈留边让受学,颇得边让器重。善识人,司马懿十六七岁时,与之相遇,杨俊赞赏说:“这不是一个平常人啊!”又司马朗早有名,而其族兄司马芝却还默默无闻,只有杨俊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王象,字羲伯,河内人。少孤,卖身为奴,因牧羊时读书而被主人责打。杨俊对其才智十分欣赏,为之赎身并助其娶妻成家。
荀纬,字公高,河内人,从小喜欢文学。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司徒王允侄子。李傕、郭汜杀王允,王凌翻越长安城墙逃归乡里。
常林等人都是先到并州避乱,后由梁习推荐给曹操的。曹操任命他们为各县令、长,颇为看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曹魏集团的重要成员,各有成就,显名当世。
六 还定东土
曹操平定并州后,率军回到邺城。八月间,长广管承率众三千余家起义,曹操率军前去镇压。到了淳于,派乐进、李典率部打败了管承,管承逃入海岛。
东部沿海一带大部属青州,小部属兖、徐二州,汉末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青州黄巾军即主要活动于这一地区。袁氏控制青州后,放任豪强恣意兼并土地,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青州黄巾军的主力被曹操击败后,黄巾余部仍有活动,新的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地方割据势力的活动也很活跃,当外来势力强盛时,他们往往表示归附,反之,则各行其是,甚至公开打起反叛的旗帜。袁谭就任青州刺史后,对这些割据势力往往采取封官、加官的办法进行拉拢。吕布占据徐州后,这些割据势力大都站到吕布一边反对曹操。吕布败亡后,他们又都纷纷归降曹操。后来刘备背叛曹操,他们又纷纷起来响应刘备。曹操击败刘备后,他们又回过头来,依附曹操。曹操回师官渡,不可能留下重兵驻防东部,他所任命的郡县长官,虽有一些自己所亲信的官员,但也留用了一些归降人员。这些归降人员的状态仍然是很不稳定的,有的一有风吹草动,就又打起了反叛的旗帜。昌豨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昌豨本来已在建安六年(201)归附曹操,但在曹操西征高幹期间又起兵反叛。曹操平定并州后,派于禁和臧霸前往征讨,未能奏效,于是增派夏侯渊前往相助。三人合力进攻,一连攻拔昌豨的十余座堡垒,昌豨渐渐支持不住。昌豨过去同于禁有老交情,于是到于禁那里去请降。诸将都以为于禁一定会把昌豨往曹操那儿送,谁知于禁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军令吗?凡被包围以后才前来投降的人是不能赦免的。遵守法纪,执行命令,这是下级应当做到的事情。我虽然以前同昌豨是朋友,但又怎能违背军令呢?”
说完就去同昌豨诀别,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命把昌豨推出斩了。曹操在淳于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昌豨投降不来找我而去找于禁,这岂不是命不好么?”
言下有怜惜昌豨之意。围而后降者不赦,这法令本来就够严酷的;在执行这个法令时,本来可以给予通融而不给予通融,也不难看出其用心的残忍。不过,曹操也知道于禁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来对他是有利的,因此不仅没有加以责备,相反对他更加看重。回军邺城后,于禁被任命为虎威将军,夏侯渊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总的说来,稳定东部沿海地区的局势,成为曹操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所面临的课题。由于曹操任用了何夔、吕虔等得力的地方官,使他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课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建安三年(198)被曹操召为司空掾属。曹操对部下要求很严格,左右掾属事情办得不妥的,往往加以杖责。何夔身上常带毒药,宁可自杀也不肯蒙受杖责的羞辱。曹操大概也了解何夔的脾气,始终不曾对他施加杖责。不久,何夔出为城父令。又不久,担任长广太守。鉴于地方割据势力常常反叛的情况,何夔上任伊始,即主张将安抚作为重点。管承起义时,他就说:“现在如果派兵去镇压,他害怕被剿灭,必然拼死抵抗。即使最后取得了胜利,自身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如用恩德去慢慢加以感化,这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其平定。”
当时曹操制订了一些新的法令下达各州郡执行,同时征收租税绢绵。何夔认为该郡刚建立不久,近来又战争频繁,不能一下子要求过严,于是建议曹操说:“所下达的法令,都有明确的惩罚条款,而我郡所辖六县,都才刚刚安定下来,近来又闹饥荒,如果都按统一的法令去要求,有些人会不乐意服从。以前先王治理国家,按离京都距离的远近确定不同的赋税标准,我认为这个郡应按远域新邦的标准来对待,一些民间小事,可以由地方官权宜处理,这样对上不违背王法,对下可以顺乎民心。两三年后,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再按统一的法令来要求,就不会碰到什么问题了。”
曹操觉得很有道理,便爽快地同意了。
当然,何夔并不只是使用软的一手,他也是同时使用了硬的一手的。牟平人从钱率众数千起事,他率郡兵同张辽一起前去镇压。东牟人王营率众三千余家起事,他又用计使其离散。由于同时使用了软、硬两手,很快实现了长广这个新占地区的稳定。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曹操在兖州时,得知吕虔有胆略,便召为从事,让他率兵驻守湖陆。襄贲校尉杜松的部属炅母等作乱,同昌豨勾结,曹操便让吕虔接替了杜松的职务。吕虔到任后,设宴招待炅母及其同伙数十人,暗中在两侧埋伏下武士。炅母等人喝醉后,伏兵一拥而上,将炅母等人尽数杀掉。然后,安抚余众,迅速稳定了局势。曹操见吕虔能干,任命他为泰山太守。
泰山郡由于长期动乱,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不少人四处逃窜躲藏。袁氏残余势力郭祖、公孙犊等数十人占山为寇,四处抢掠,百姓深以为苦。吕虔到任后,招降了郭祖等人,百姓纷纷回到家园。徐和、司马俱率领黄巾余部在济南、乐安一带活动,攻城掠地,杀了各县的主要官吏,吕虔又同夏侯渊率兵前去镇压,前后数十战,黄巾军大败,徐和被杀,部属被杀俘共数千人。东莱李条等人造反,曹操又让吕虔督率青州诸郡前往征讨。曹操对吕虔的表现很满意,曾特地下令褒奖: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
“烈士”即志士。“寇恂”,东汉初将领。刘秀占领河内后,任他为太守,为刘秀输送粮饷,并参与镇压绿林农民起义军,后历任汝南、颍川两郡太守,封雍奴侯。“耿弇”,东汉初将领。跟随刘秀在青州、兖州时,曾多次提出攻取战略要地邯郸的建议,最后说服其父耿况,联合彭宠夺取了邯郸,被封为建德大将军。曹操将吕虔同寇恂、耿弇相提并论,对他的政绩作了充分肯定。吕虔被推举为茂才,并加给一个骑都尉的官衔,仍继续治理泰山郡。吕虔任泰山太守十余年,曹丕即帝位后被封益寿亭侯,升任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
就这样,曹操逐步巩固了他在青州、兖州的地位,使他得以在官渡之战后以主要精力经营河北地区,并对其他战略方向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