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顾靖扬办了一个画展。
这场小型画展是私人性质,原是为了纪念他与爱人认识二十周年,顺便纪念他们结婚十周年,所以仅给一些亲朋好友发了邀请函,但是由于爆点太多,先是有那消息灵通又有手段的记者混了进去,接着迅速在媒体界传开,这场纪念意义的私人画展终于还是变成半公开性质。
说是爆点或许也不太妥当,GMJ集团近年在娱乐板块以稳健的速度扩张,从电影到游戏到主题公园,作为集团总裁的顾靖扬竟然画技不俗,这对于娱乐和商业板块的记者来说固然有一定的话题性,却未必能在艺术板块掀起什么波澜——这是大部分记者参观画展之前的心声。
然而这是在入场之前。
一个娱乐王国的帝王,他的画笔会是什么样的呢?
他喜欢什么题材?风景还是人物?
他热衷于什么样的主题?田园?山水?街角的咖啡店?还是马路边的流浪汉?
他又为什么要举办这个画展?炫耀?圆梦?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梅兰娜站在这家画廊低调而隐蔽的玻璃门前,不禁浮想联翩。
因为总编一句话,她动用了手上所有人脉,好容易才弄到一张“珍贵”的邀请函。
因为见多识广,难免挑剔些。看着手里得来不易的邀请函,她撇了撇嘴——说是私人性质的,大概也是某种欲迎还拒的营销手段吧?瞧,这不还是变成了业内的公开秘密。她刻薄地想。
这个展馆不大,呈半圆形,过了安检,整个展馆内部的画作可一览无余,她拿过自己的包包,无意间抬起头,却被震慑在了原地——这些或高或低悬挂的画幅,尺寸或大或小,却无一不是同一个主题,或者更确切地说——同一个人。
动态的、静态的、坐着的、卧着的、正面的、侧面的、甚至是一道背影,都可以看得出来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新闻界的人也都不陌生,尤其是像梅兰娜这种艺术板块的老鸟。
这个大器晚成的男人拥有许多身份:教授、作者、作曲家、表演艺术家、慈善家。三年前他为法国知名导演JP的电影《阴影里的男人》配乐拿到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梅兰娜专访他之前,对他的人生经历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去了解,她知道他既是南加大的作曲系教授,也经常在UCLA爵士表演系客座讲课;他是DB杂志的专栏作者,并且出了两本关于爵士历史和Bill Evans的书;他是莱坞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作曲家,他们戏称他是JP御用的作曲家,但他这几年发表的爵士曲目数量远远超过他为电影做的配乐;而这位在爵士圈名声响亮的音乐家,同样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而被商界所熟悉——他是GMJ总裁顾靖扬的合法伴侣,自他发表第一支作品,他的曲子抬头从未变过:For Andrew, love of my life.
顾靖扬和陈非,这对神仙眷侣让全世界眼红。
画展入口的那一组作品尤其让人震撼,这是一组主题和构图都几乎没有任何差异的系列作品,只透过画材、画面颜色的不同,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画家情绪的变化。入口第一幅帆布油画作品,以近乎写实的笔触还原了那个夏日午后,陈非盘腿坐在沙发上阅读,他全神贯注地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阳光在他的书页上留下淡淡的光影,连观画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那一刻室内宁静安逸的气氛。
紧挨着的是一幅水彩,烟蓝底带着淡淡粉色色调,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布局,因为色彩的变化,微妙地传递出了一种淡淡甜蜜混合着怅惘的情绪,正与这组作品的题名相呼应。
位置偏上的第三幅是一小帧铅笔素描,看得出来这也是这整组作品的底稿,简单的笔触形象地勾勒出画中人的轮廓神态,稍微懂得一点绘画的人都能看得出来那画外之人下笔时的满腔柔情。
第四幅依然是油画,画风却与前面三幅截然不同,同样看似宁逸的主题,却因为作品浓烈的用色和厚重的笔触而呈现一种强烈对比的张力,那种强烈的情绪扑面而来,那是一种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的情绪,因为我们都曾深深地爱过某个人。
MISSING YOU.
(思念)
眼泪猝不及防地涌上来,她还来不及擦去,一张纸巾递到她的面前。她下意识地朝那个人看过去,那是一个漂亮得像是会发光的年轻人,善意地对着她笑。
“谢谢。” 她有点脸红,不知道是因为对方的长相,还是因为当众出丑。
“不客气,” 年轻人依然微笑着,“你是今天第五个了。”
“第五个?” 她没反应过来。
年轻人摊平手掌,他修长的手掌中间是一包纸巾,大概剩下半包的样子。
她破涕为笑:“我叫Melena."
“顾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