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萧墙夺嫡:四阿哥胤禛的登基之路 06

老十胤䄉:母族显贵的搅局者

老十胤䄉的历史形象和影视形象,二者的反差非常大。

影视剧中,老十看起来特别不着调,大街上摆摊,朝堂里放屁,不但借钱修戏园子,没事还满嘴脏话,活脱脱一个莽撞的草包。但这些编排其实都是毫无史实依据的。恰恰相反,历史上老十在康熙的心目中非但不是草包,反而是以“厚道”著称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老十胤䄉的一生可谓是高开低走。

一、显赫的背景

康熙二十二年(1683),老十胤䄉出生了。之所以说老十背景显赫,主要是基于他母亲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身上的两点要素。

第一点,后宫地位显赫。在“九子夺嫡”中,除了老二太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是皇后以外,就只有老十的母亲钮祜禄氏是贵妃,其他参与夺嫡的皇子,他们的母亲都只是妃、嫔,甚至贵人。“妃”和“贵妃”,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在皇宫中意味着天壤之别。

第二点,强大的家族实力。在夺嫡的皇子中,老二和老十的母亲的家族实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因为,比起其他皇子的母亲大多是内务府官员女儿出身,老二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是康熙初年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老十胤䄉的母亲钮祜禄氏则是康熙初年另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尽管从个人地位上而言,索尼高于遏必隆,但从家族实力上来看,钮祜禄氏家族是要高于赫舍里氏家族的。

这里展开说一下钮祜禄氏家族的背景故事。

遏必隆的父亲,也就是老十胤䄉的太姥爷,叫额亦都,这是真正的满洲第一代巴图鲁,同清太祖努尔哈赤一起起兵,是当时的议政五大臣之一。而且,额亦都本人不仅在战场上十分勇猛,在家里也是一样,他一共生了16个儿子,遏必隆排第十六。更重要的是,额亦都的儿子们大多骁勇善战。总而言之,额亦都这一大家子全是清朝初建时期的开国元勋,家族里的人所担任的官职包括但不限于: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

而且在清朝政权建立之初,战争频繁,皇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会极力拉拢军功家族,典型的手段就是联姻。于是,额亦都本人先后娶了努尔哈赤的堂妹和女儿;而额亦都这边,也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皇太极,三个孙女嫁给了康熙。在这三个孙女中,就有一位是老十胤䄉的母亲温僖贵妃。所以,爱新觉罗皇族和钮祜禄氏家族在清朝初期可以说是联姻最频繁的组合之一了。

什么叫权贵?钮祜禄氏家族,就是清朝初期最正经八百的权贵。但有意思的是,在康熙朝,一共有三个钮祜禄氏后妃,但只生下老十胤䄉这么一个皇子。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老十童年时,他的待遇绝对称得上众星捧月。再看康熙本人,他既看重出身,又有拉拢钮祜禄氏一族的现实需要,所以对老十也宠爱有加。

最能证明其宠爱的就是,康熙在老十胤䄉17岁时,专门安排他迎娶蒙古乌尔章噶喇普郡王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要知道,其他阿哥大多娶的是朝廷官员的女儿,老十却娶了一个蒙古王爷的女儿,这放在当时康熙朝所有的皇子中,都是独一份的,但这也成了老十胤䄉人生悲剧的一个巨大伏笔。这个伏笔后文会详述,目前的问题则是:这样一位自出生就有着显赫背景的皇子,他为什么会高开低走,以至于在整场“九子夺嫡”的斗争中,都显得有些碌碌无为呢?

二、注定的失败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老十因为显赫的背景在获得了康熙宠爱的同时,也注定了他难以夺嫡成功。因为,无论是康熙本人还是其他朝臣,应该都不会愿意看到钮祜禄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尤其是在国家统治日趋稳定的情况下。所以,老十在夺嫡游戏中看似强势,其实隐性的制约也更大,夺嫡在大概率上是会失败的。

再看老十胤䄉本身,他能力平庸,才干有限,也很难服众。我们可以看看雍正在翻脸后对老十的评价:

允䄉卑鄙性成,行止妄乱。文学武艺蒙皇考训谕数十年,终于一无所成。平生无一事可以上慰皇考圣心。(《清世宗实录》卷一八,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

这老十,学东西学了几十年,最后干啥啥不行、做啥啥不成。可能有的读者会认为,雍正和老十关系对立,所以他的评价肯定不真实,不能以此作为老十能力平庸的证据。但我们要知道,老四这个人虽然说话容易夸大其词,但他很少会凭空捏造。他在打压自己的那些兄弟时,骂起人来都是有的放矢的。比如,批评老三“王口钝”,说老三表达能力不好;批评老九则是“痴肥臃肿”,说人家胖、长得难看。唯独到了老十这里,雍正直接一棒子打死,“一无所成”“平生无一事可以上慰皇考圣心”,可见老十大概率是真的才能平庸。甚至包括钮祜禄氏家族自身,都没有坚定地支持老十夺嫡。

比如老十的亲舅舅,领侍卫大臣、刑部尚书钮祜禄·阿灵阿就选择了支持老八,而且成了“八爷党”当时的核心领袖。钮祜禄氏之所以选老八,道理也很简单,眼见着老十没有希望,在横向对比其他那些或暴躁或喜怒不定的阿哥后,显然只有皇子中脾气最温顺且久负贤名的老八才会是成为新君后最容易向勋贵家族妥协的那一个。

于是,一方面因为家族的裹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年龄相近,老八又待人谦和,所以相对平庸的老十自然也就成为“八爷党”的一员了。但老十也绝对不是影视剧中所演的成了“八爷党”的核心成员。证据就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老八获罪时,老九和老十四冲出来作保,可老十并没有参与此次行动。而且,在转年的康熙四十八年(1709)大封皇子时,在老八保留贝勒爵位,老九和老十四仅封了贝子的情况下,老十是直接被封为郡王的,在爵位上仅次于老三、老四、老五这三位亲王。

因此,很明显,老十的封王,一方面有康熙拉拢钮祜禄氏家族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康熙眼中的老十并不属于“八爷党”的核心人物,老十也就没有受到牵连。而且,哪怕在老九胤禟的眼中,老十似乎也离“八爷党”很远。因为,就在老十获封郡王后,老九曾对身边的人发牢骚道:

将我们降一等,他们升一等。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老九显然是没把老十当自己人的。

多说一句,康熙给老十的封号叫“敦郡王”。“敦”,也就是厚道,我们既可以理解成“憨厚”,也可以理解成“单纯”,或是解读成其他类似的含义。总之,观察康熙朝的史料后可得知,老十应该只是“八爷党”的边缘人物。

那如此一个可能比较憨厚,又只是“八爷党”边缘人物的老十,他到底犯了什么错而惨遭雍正拘禁呢?

三、被误会的结局

老十在雍正朝挨整这件事,充满了意外因素。

故事的起因要从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人讲起——丹巴罗桑丹贝坚赞,这位是蒙古黄教 当时的活佛。为什么要从他讲起呢?因为这位大师曾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蒙古面对噶尔丹的进攻时,成功劝说蒙古喀尔喀部归顺清朝。而投桃报李,康熙也封大师为蒙古呼图克图大喇嘛,之后,大师在京城讲学了十几年,和康熙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才返回了蒙古。

于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远在蒙古的大师听到老友康熙驾崩的消息后,不顾自己88岁的高龄,非要来京城给康熙吊丧。最后,果然不出所料,因为年事已高,受不了舟车劳顿,就在雍正元年(1723),大师到北京不久后就去世了,享年89岁。但这就留给了雍正一个烫手的山芋——蒙古活佛在你这儿圆寂了,为了满蒙团结和宗教稳定,朝廷必须要派一位高级宗室出面把大师的遗体送回蒙古。

那派谁去呢?雍正左看右看,于公于私,都只有老十最合适。于公,在爵位上,老十是王爵,够分量;于私,在亲情上,老十是蒙古女婿,这在当时的诸多兄弟中,也是独一份的。此时,不管谁是皇帝,老十都会是首选。

但老十本人是非常不想去的,原因有三个:

一、此时,康熙的丧期还未满百天,出于孝道,老十不愿意动身。

二、老十可能也不太喜欢蒙古。老十共有9个子女,只有一个是他的蒙古大老婆所生,另外8个都是他两个小妾所生,那他婚后和谁更亲近也一目了然。偏偏这大老婆又是蒙古王爷家的女儿,目前虽没有史料可以佐证,但老十婚后和蒙古那边的关系大概率不是很和谐。

三、老十到底是“八爷党”的成员,尽管是非常边缘的成员,但老十和雍正也是对立关系。老十觉得雍正在故意挤对他走。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起初就不愿意动身的老十走了没多远,出了北京后刚到张家口就病了,然后就不想动了。别人催他,他却说皇上有旨意,要召他回去:

允䄉托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清史稿·列传七·辅国公允䄉》)

可雍正根本没下旨,这只是他拖延的借口。雍正起初也确实没太搭理老十,姑且就让他先养着吧。之后歇得差不多了,就有人继续催老十赶紧上路,这大师的遗体还在棺材里躺着呢。可老十还是在张家口赖着不愿意动,就想着若是能把这事拖黄了,就让雍正把他召回京了事。

不过这可能吗?雍正不要面子吗?而且老十的这一连串行为属于先假传圣旨,再懒政抗旨,都不用雍正找碴儿,一顶“破坏满蒙团结”的帽子,就能轻松地扣在他脑袋上。

不过,真正惹恼了雍正的还是老十在生病期间不问医生问鬼神,搞了个祭祀祈福的仪式。按说这也没什么,可坏就坏在老十的祷告文里写了“雍正新君”四字。不称“皇上”已经是不敬了,偏偏还在祭祀鬼神的时候反复念叨雍正的名字,谁知道你这是在祈福还是在魇镇?再加上他之前一连串的失礼行为,也许老十只是无心之失,但在雍正看来,老十这绝对是在挑衅君主权威且已有图谋不轨的倾向了。

偏偏老八当时正担着理藩院尚书的差事,专管维护满蒙关系的业务,雍正就下令让老八胤禩去查办老十。这出“权力的游戏”,算是让雍正玩明白了。

老八一开始还好心地写信,劝老十赶紧去蒙古。结果雍正大怒,你这是什么意思?朕的圣旨还不如你老八的书信管用?咱俩到底谁是皇上?蒙古这边朕现在也不用他老十去了,朕现在就找你老八问话,老十如此抗旨不遵,破坏满蒙团结,到底该怎么定罪?没办法,老八最终给出的处理结果是:

应革去多罗郡王,撤其所属佐领,没入家产解回,交宗人府永远禁锢。(《清世宗实录》卷一八,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

雍正看后则表示很伤心,说朕也是重感情的人,老十也是我们的手足兄弟,但既然廉亲王你都这么说了,国法无情,朕也只能照准了。

虽系兄弟,亦难顾惜。……或照允禩所议治罪。(《清世宗实录》卷一八,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

于是,雍正二年(1724),老十就这样成了“八爷党”中第一个被革除爵位、惨遭拘禁的皇子。可能是考虑到老十背后的钮祜禄氏家族的影响力,比起后来在圈禁当年就被折磨致死的老八、老九,老十尽管被圈禁了13年,却始终安然无恙。最终他熬到了乾隆二年(1737),被乾隆放了出来,并被封了个辅国公的爵位。但此时的老十已经深感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最终在乾隆六年(1741)撒手离世,享年59岁。

不知道老十这高开低走、略显窝囊的一生,算不算得上善终。

注释1:故宫博物院编《〈文献丛编〉全编》(第三册),《文献丛编》第三辑《允禩允禟案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第136页。

注释2:即格鲁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清顺治时期,达赖五世活佛受册封,此后格鲁派在藏蒙等地区广泛流传。因该派喇嘛戴黄帽,俗称“黄教”。

>